首页
搜索 搜索

江山壮丽 我说黄河|悠悠黄河水,两岸是兰州

央广网     2023-08-07 14:31:08
02:15

江山壮丽,我说黄河。我是甘肃兰州文化学者汪小平。黄河河道的变迁历史让黄河边很少有沿河布局的城市,但兰州不一样,黄河好像特别钟情于兰州,温柔地把城市一分为二,使得兰州成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。在黄河岸边,我们每天都能听到吱吱呀呀的转动声,那是什么呢?是黄河水车。这是土生土长的兰州人记忆里最亲切、熟悉的声音,也是兰州人与黄河相伴相生的见证。


【资料图】

早在明代嘉靖年间,段续老先生就发明了水车,他是把南方的技艺带到北方,一改“守着黄河没水用”的困窘局面,大一点的水车可灌溉七八百亩田地,小的也能灌溉二三百亩,福泽了兰州,有“倒挽黄河”之说。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,沿兰州黄河岸边的水车已经达到250多座。因为有黄河的灌溉,使得兰州成为“瓜果之乡”。

兰州城是“控扼冲要、道通西域”的丝路要地,三面环山、黄河穿城而过,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,被称为金城,寓意固若金汤。小时候,我们家是在七里河的小西湖那一带住,直线距离走个三百多米就到黄河边了,是在黄河水的环抱下成长起来的。就如同水车的灵感来源于我国南方,兰州城本身也是一座“移民之城”;汉末到清初,因为战乱、戍边、茶马互市等等,兰州的人口一直处在流动中,36个少数民族聚居。天南海北来的人,把家乡的小巷也“带到了”兰州,比如鼓楼巷、木塔巷、互助巷,像这种看着就像南方的地名,在兰州数不胜数。这也再次证明了兰州是一座包容的城市。

虽然乡音各异、口味不同,但就是这口牛肉面,抹平了所有的棱角,使得大家像一家人一样,成为兰州人不能忘怀的家乡记忆。熟悉兰州的朋友知道,兰州不叫“拉面”,只有牛肉面。“老板,来一碗牛大”,可能是所有地道的兰州人一天的开始。作为丝路上重要的中转城市,这碗热乎又便捷的汤面,是兰州这座城带给匆匆过客的最佳选择。牛肉面不只是肉和面的简单组合,它是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高度结合,青藏高原的牦牛、陇东地区的优质小麦,再加上天水甘谷的红辣椒,还有山野中的菜蔬配合,兰州人好客、憨厚,对所有人的不排外,都在这碗面里面了。

同样汇聚在兰州的,还有来自五湖四海劳动者的汗水与智慧。抗战时期,兰州是抗战的大后方;新中国成立时,兰州有40多家工业企业,迅速成为西北高原的工业明珠。天南海北的人纷纷来到这片土地建设兰州,他们操着不同口音,在灯火通明的厂房里亲如一家。在黄河水的哺育下,他们提供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浓缩铀,制造了中国第一台大型石油钻机,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合成橡胶的历史……兰州的工业制造业曾为共和国做出巨大贡献;同时,制药厂、皮革厂、毛纺厂纷纷迁来兰州,也为轻工业、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注入勃勃生机。

今天,沿着黄河两岸,一条百里黄河风情线打通了兰州的黄河记忆,这是新时代的兰州因河而生、包容并蓄的见证。黄河母亲雕像,仿佛让我们看到黄河母性的恬静与柔美;素有“天下黄河第一桥”美誉的黄河铁桥,历经百年沧桑,畅通黄河两岸。铁腕治污之下,奔腾黄河水在我们兰州段的干支流水质100%达标;我们兰州视黄河为生命,保障一河净水在流出兰州的时候是干净的,不断擦亮着“黄河之滨也很美”的这张名片。

我们常常走在黄河边,和南来北往的市民游客一起坐在茶摊,来一个“三炮台”,就是“刮碗子”、盖碗茶。两千多年前张骞出西域的身影就在眼前,“茶马互市”商埠重镇的悠悠驼铃声就在耳边,五湖四海汇聚而来的兰州人的精气神就在心底,这可能就是兰州的底气。特别是到了夜晚,静谧中只有一条大河的水在生生不息地流淌,我们会感觉到坐拥这样一座城市是何等的美。

【兰州大学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、教授彭岚嘉】

兰州是一个典型的沿河城市,作为丝绸之路和黄河交汇的重要区域,在历史上也是黄河岸边的渡口,从古至今都在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兰州因河而生、因河而兴、因河而盛、因河而荣。这个城市实际上是这条大河“喂养”起来的一个城市,南边有皋兰山,北边有北山,城市中间就是黄河这样一条大河。“两山夹峙、一河中流”,这样的地理特点也让黄河兰州段不易泛滥成灾,让兰州成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。经过多年的建设,兰州的黄河百里风情线已经是网红打卡处,也是游客集中的关注地;黄河百里风情线的总长度大概47.5公里,凝聚了这一方水土上的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,以及由此诞生的经济发展、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。

监制丨高岩

策划丨季苏平 柴华

记者丨王泽华 张磊 邓焱之 武婷 马鸣轩

编辑丨李璎月 李瑞

音频制作丨刘逸飞

视频导演丨王泽华

后期制作丨孙桓

包装设计丨宋瑜珊 苏倩

学术顾问丨任慧

专家统筹丨高琰鑫

学术指导单位丨中国艺术研究院(国家文化公园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处)

鸣谢丨兰州市广播电视台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X 关闭

华中工业网版权所有

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邮箱:2 913 236 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