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
搜索 搜索

打击保健品坑老应重拳砸向“医疗”环节

    2021-10-15 17:52:45

  打击保健品坑老应重拳砸向“医疗”环节

  秋实

  杭州翁女士的婆婆今年84岁,平时一个人居住。日前婆婆去听了某保健品公司组织的一堂健康课,课后该公司给每位老人都赠送了一项“福利”,免费佩戴一个动态心电图监测仪,可以24小时监测心跳。做完免费心电图后,老人吓得打电话向翁女士“交代后事”。

  涉事公司的工作人员对照心电图,认为这位老人心跳得太快,要赶快治疗,否则会有后遗症,并判断老人死亡在夜里,因为“夜里心跳30、36,白天高到120,要脑梗死的”。这番话语纯属瞎拼乱凑,说明该工作人员毫无医学背景可言。但工作人员虽然说的是外行话,却同样能够吓唬老人,达到推销保健品的目的。

  针对这位老人的保健品营销,医疗手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缺少了这个关键环节,就难以激发老人“恐病”“怕死”等心理。但无论是24小时心电监测,还是对心电图进行解读,都是专业较强的医疗活动,非本专业的医生都不可随意看图下诊断。可见,这家保健品公司利用动态心电图监测仪做检查,再由工作人员对检查结果进行解读,并不是在从事难度较高的医疗活动,更多是利用医疗手段来营销保健品。

  事实上,做心电图,测血压、血钙、血糖,甚至测肿瘤标志物等,并根据检查结果给老人下诊断,这些医疗活动普遍存在于针对老人的健康课堂、保健品推广现场、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小区等。有很多老人都有与这位老人相似的经历,他们的疾病诊断不是来自医疗机构和医生,而是来自于保健品机构及其营销人员。

  打击保健品“坑老”,当前普遍的做法是,着重针对保健品营销部分,比如广告有没有夸大宣传、是否鼓励老人将保健品当药品来使用、有没有以次充好、是否存在价格欺诈等。但对于使用医疗设备做检查、随意给老人下诊断等带有非法行医性质的行为,缺少足够的关注。在这起事件中,翁女士的婆婆尽管可能遭受了非法行医的危害,但最终的处理也仅针对保健品,没有针对“医疗”环节。

  要看到,针对“医疗”环节打击保健品“坑老”,力度要大得多。因为无论是夸大宣传,还是过度营销,能够协商退货、对夸大宣传给予处罚,就已算是比较严厉和成功的处理。但针对“医疗”环节给予打击,非法行医的违法后果要严重得多,震慑力将大幅提升,这个打击手段应该得到更充分利用。

  当然,针对“医疗”环节出重拳,也存在较多难题。其中,不同部门的监管职能存在盲区,就是一个亟待化解的难题。此前在一些地方,市场监管部门不管非法行医,卫生行政部门只负责监管医疗机构,非医疗机构从事医疗活动,成为两不搭界的灰色地带。补齐此类监管短板,针对“医疗”环节实施打击,让保健品营销失去医学的“技术支撑”,治理保健品“坑老”就会变得容易和有效得多。 【编辑:刘星辰】

X 关闭

华中工业网版权所有

备案号:京ICP备12018864号-26邮箱:2 913 236 @qq.com